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嬷嬷家事  (第2/2页)
骂她是扫把星,明日怨她生不出儿子。    她男人自摔断了腿后整日长吁短叹、自怨自艾,竟也听进了他爹娘的那番混账话,对吴嬷嬷横挑鼻子竖挑眼。    吴嬷嬷心性要强,不愿受那等闲气,刚出月子便舍下襁褓中的幼女,来京都城做工。    因她通情达理、干净利落,又刚出月子,被容府选为奶嬷嬷。    至今九年,每年仅能回家几日,每个月五两银子的月钱、以及赏钱都一文不少地捎回黄家。    一个女人背井离乡,挣下银子养活全家老小,按理,黄家若是有良心,都应当对吴嬷嬷感恩戴德。    可这世上,有良心的人并不多。    吴嬷嬷的公婆认为,是吴嬷嬷命硬,害得她男人摔断了腿,所以由她挣钱养家也是应当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担心吴嬷嬷年岁渐长、生不出儿子,给吴嬷嬷的男人纳了个名唤乐娘的妾。    若是身家清白的黄花大闺女,即便做妾,也断然不会给个断了腿的窝囊废做妾。    乐娘虽长相尚可、为人活泛,实际曾是个风尘女子,她心知皮肉生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找了媒婆虚报年纪,又借口家道中落,嫁进黄家做妾。    乐娘年轻时曾见识过富贵繁华,她费尽心思嫁进黄家,又岂是为了做个区区妾室?    她要做的,是正经的娘子。    是百年之后,有后人给她上坟敬香。    烟花柳巷的女人,最擅长的就是哄男人的手段,她把黄瘸子治得服服帖帖,吴嬷嬷的公婆亦年迈,如今整个黄家便俨然是乐娘当家。    劳苦功高的吴嬷嬷每每回家,反而像做,还要受闲气。    只是,乐娘费尽心思,却始终没能怀孕。    风尘女子往往自幼服用避子汤药,经年累月伤了根本,难以受孕。    可她到底手段高,竟哄得黄瘸子以为是自己身子出了问题,同意收养个儿子延续香火。    吴嬷嬷自然不情愿。    她是能生养的。    故而武成二年,吴嬷嬷数次告假回家。    老蚌怀珠虽凶险,总比收养的儿子强。    黄瘸子的心却都在乐娘那里,即便吴嬷嬷回家,也不与她同房。    吴嬷嬷心灰意冷,武成三年便不再回家,却也咬死了不松口同意收养儿子。    收养的儿子要记在家主与娘子名下,吴嬷嬷不松口,黄瘸子也无可奈何。    那窝囊废看吴嬷嬷便愈发地不顺眼。    如此,正中乐娘下怀,“出谋划策”让黄瘸子休了吴嬷嬷。    佑宁二年春,吴嬷嬷的小女儿淹死在镇子边的小河里。    吴嬷嬷哀恸不已,为了保住大女儿的性命,自请下堂。    后来,乐娘被扶正,还收养了个儿子。    她贪图彩礼钱,把吴嬷嬷所生的大女儿巧姐儿嫁给了个一个村庄员外家的傻儿子。    吴嬷嬷无能为力,只能暗中给巧姐儿捎些银钱,盼着她过得顺心些。    傻子不通人事,巧姐儿与一个走街串巷唱戏的戏子私通,东窗事发,差点被浸了猪笼。    容钰打着宁王妃的名头出面,还赔了那员外家大笔银钱,堪堪保住巧姐儿一条命。    擅自搭救一个不贞洁的女子,因巧姐儿一事,她接连被皇后娘娘、宁王、容衡申斥。    她不介意被申斥,只盼着巧姐儿从此都顺顺当当,免得吴嬷嬷忧心。    巧姐儿嫁给那戏子后,她安排他们夫妇替她管着京郊的一处田庄,可那夫妇两个都不通稼穑、好吃懒做,那戏子还喜欢大摆筵席、招待旧友,没几年便把她的庄子败净了。    最后,巧姐儿从吴嬷嬷处哄了一笔钱逃离京都,从此杳无音信。    区区一个田庄而已,如今容钰并不记恨巧姐儿。    但,对她也并无好感……    她愿意管黄家的事,都是为了吴嬷嬷。    吴嬷嬷自然不能继续跟着黄瘸子过……    只是,不能是“自请下堂”,而须是“和离”。    女儿、嫁妆,该是吴嬷嬷的,全部都要带走,一根稻草也不留给黄家!    最好,这回有吴嬷嬷亲自在家看着,她的小女儿能避免死于非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