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谒者黄歇 (第1/2页)
另一边,寿县中的群臣得到太子横终于从宫中出来,而且还是一脸难过的出来,可是随后,太子横与令尹昭雎在马车上说了一会儿话后,便面带忧郁的回了太子府。 得到这个消息,群臣全都若有所思。 现在,大王并未放弃迁都寿县的想法,所有下朝后留下太子,并用君父的威严压服了太子。 而令尹昭雎在朝议上的倾向也是很明显,是反对迁都的,所以,刚刚在车上,令尹昭雎一定游说了太子,从太子内心深处激起了太子的抵制之心。 而太子横之所以犹豫,那肯定是大王的威严太盛,连太子横也不敢直面相抗。 所以,此时此刻,要想抵制大王迁都,必定得坚定太子横的抵抗之心,只要太子横反对,只要楚国的储君未来的楚王反对,那么,即便是大王真要强行迁都,那也得思量一二。 否则,总不可能是大王强行迁都千里外的寿县,然后,等两年,新君即位,然后新任楚王再把都城迁回千里之外的寿县。 这样折腾下去,何必呢。 一念及此,群臣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 司马景缺:“来人,备车,本司马要去见太子。” 三闾大夫屈署:“来人,虽本大夫去见太子。” 上将军昭浪:“来啊,把本将的重宝大珍珠拿来,我要去太子府。” 孙浩:“走,去太子府!” ······ 与此同时,左司马邓陵光已经进入宫中。 “大王,刚刚知北涯探子哪里传来急报,还请大王过目。” 熊槐一听急报,立即从邓陵光手中接过木盒,然后取出消息一看,接着便深深皱起眉头。 这消息说的太子横与令尹昭雎会面后,太子横便神情恍惚地回到太子府。 虽然现在熊槐还不知昭雎跟太子横说了什么,但是从太子横的表现来看。 显然,太子横被昭雎说的动摇了。虽然他现在不知道太子横是否真的被昭雎说服,是否已经下定决心,但这种动摇本来就明显说明了问题。 要知道,从太子横离开王宫这才过去多久,他前脚才将太子横说服,后脚他就被昭雎说动。 在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上,他意志竟然如此不稳,短时间内竟然两次从根本上改变心中的想法,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他本以为太子横只是在智慧上只是常人之资,但做了几十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做了几十年储君,做了那么多年监国太子,他应该已经有自己的主见看法,旁人是难以动摇的。 但,现在看来,他又错了。 虽然,此时他可以立即召来太子横,然后再次将他说服。 但是,熊槐沉吟了许久,最终还是放弃了心中的想法。 没必要了! 四十多岁的儿子,勉强使他屈服,只会适得其反。 更何况,只要大多数的人赞成迁都,即便太子反对,那他的反对也毫无意义。 而想要大多数的人赞成迁都,其中的关键就是实力最强大的昭景屈三族,以及需要获得江淮贵族的支持。 而想要说服他们,光凭他这个楚王,就有许多事情不方便说。 这就需要一个说客。 想起说客,熊槐猛然想起令尹昭雎的学生黄歇来。 黄歇这人熊槐已经期待了多年,他本是黄君的庶子,没有继承权。 当初太学建立,熊槐要求各地举荐学子来郢都时,黄歇便被他父黄君派到了郢都。 当初黄歇初到郢都,年纪尚青,熊槐虽知道他,也保持了关注,但却并没有打扰他成长。 等到他在太学扬名,等到拜师昭雎,等到他正式行冠礼后,熊槐这才将召到身边用事,充当传令的谒者。 经过几个月的了解,熊槐已经确定,他现在身边的这个黄歇,肯定就是后世的春申君了。 虽然现在黄歇刚刚行冠礼没多久,但既然有了才能,那就可以试着予以重用了。 熊槐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