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四章 帝王的无奈 (第3/3页)
经文这法子在满清时期的皇宫大内中非常流行,而这个法子也延传到了陈汉朝,只是抄写的本子不在局限于佛经,《道德经》、《四书五经》、各种文集文选,都在其中。 当然,皇宫里的老太太、太皇太后都信奉佛祖,抄佛经还带着为人祈福的意义,让其比之别的更为流行了一些。 这也是一些后妃们打发时间的法子,也是一些皇子公主们准备礼物的法子。 一会儿厨房就长龙一样送来了午餐,杯盘碟碗摆了一张桌子。黄氏自己用膳也不让支大桌子,她坐在榻上,面前的炕桌上摆的是她爱吃的,榻下的桌子上也摆的满满的,只是她几乎连一筷子都不会动。孩子没有过来,别人生的自然是跟着亲娘一起吃,她生的都已经大了,自己用饭。这是她男人陈岗定下的规矩。而黄氏本人呢?也有一个规矩。就是吃饭的时候做很多的菜,自己只吃喜欢吃的,剩下的在饭后赐给下人。 这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来的规矩,她觉得这样做可以加深主人和仆人之间的感情。 在黄氏眼中,她‘吃剩下’的饭菜似乎比给仆人加菜,更能得到仆人的忠诚。 …… 陈鸣这个时候正在阅览着云南送交上来的一份奏折,关于云南山民的安置情况。 或许是容易安置的熟番都已经进行完了,轮到少于外界接触的生番了。今年上半年的进度很不理想。而已经被安置到平原地带的熟番呢,适龄儿童的上学率很低,或者整个云南适龄儿童的上学率都很低。 那里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教育资源出现多余情况的省份。 也就是一个班级四十人,连标准人数都招不满的。 云南是仅有的一例,安东和乐浪不算。 从某种意义上这似乎不算什么,但是这一情况必定是影响汉化的,因为这样一来,汉语汉子的推广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去年云南就爆出了这一现象,云南当地政府现在就‘因地制宜’推出了新措施。他们拿无息贷款作为‘胡萝卜’,吸引着少民们把孩子送入学校。因为除了国家规定的低息贷款外,云南的地方政府还准备了一笔款子,完全无利息的借给愿意将孩子送入学校,又愿意再借款的人。 把适龄儿童送入学校,那就取得了申请无息贷款的资格。 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 没有看到实打实的好处前,任你的天花乱坠,许下多少承诺,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 云南省府现在就打了申请报告,希望中央财政能够针对此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他们还有很多别的想法,但是学校这玩儿是新东西,对于民众的吸引力,也就那么回事。 想要所有的人,不分生番、熟番,不分少民汉人,全都对学校趋之若鹜,恐怕要等时间来改变了。 这甚至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必须等到老百姓开到学校的益处,切身的体会到它的好处,还要有着强烈的对比,他们才会热衷。 就好比在内陆、沿海地区做工经商的外地人一样,很多人都愿意掏更高的钱让自己的孩子在他们所在的城市上上学。 这不就是因为有无数耳熟能详的例子在影响着他们吗?在那之前,大多数的百姓对于学校都是不认同的,他们更认可传统的书院、私塾,更认可四书五经。但是看到了现实中的一个个例子后,他们迅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众多的百姓来,‘读四书五经’和‘读国文、数学、自然’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将来能取得更高的成就。那就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阶梯。 陈鸣听完刘之协做的汇报后,是叹了口气。 “你去告诉内阁,朕准了。”刘之协本是军工系统的一号人物,现在进了秘书处,工作上还是得到了陈鸣的认可的。将来军工系统或是总后勤部,他会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云南的事儿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百姓不愿意。陈鸣也不能强按着牛头来喝水。只能看云南地方这一政策的效果了,往好的方面考虑,明年应该就能有所进展了。 左右不过等一年,这时间,陈鸣等得起! 现在这一样的事情还出现在朝鲜……(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