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2/4页)
块大洋,他这个将级军官一个月也才一百多大洋,一块银元在武汉可以买二十斤大米,如果按购买力折算的话,八十大洋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三千多人民币。 邓演达没想到庄继华突然为宋子文操心起来,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庄继华这还是在抱怨。 “你不用替他操心了,这人也是个软骨头,原来还信誓旦旦的支持工农,现在口气也变了,说什么罢工导致财政困难,收不上税什么的,完全被吓住了。”邓演达轻蔑的说,他还没意识到话题已经庄继华扭转了,不再是写文章地什么地了。 “宋部长当然要操心了,前线几十万军队发不出军饷来可是要引起哗变的,就说这医院,要是护士医生领不到工钱,他们一撂挑子,我们还不得等死呀。”庄继华地话暗藏责备,邓演达自然也听出来了,他禁不住重新打量起庄继华来。 当年云桥那个略微有些冒失的小伙子,黄埔军校里那个有些顽皮,爱说笑话的青年,现在已经成熟起来了,开始敢于反驳他这个当初的老师了。 他高估了庄继华,反驳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庄继华知道他地文章不会有丝毫用处。支持蒋介石的军队是不可能因为武汉方面的一纸命令就转向,一军中的黄埔同学也不会因为他的态度而转变,就像蒋先云不会放弃共产主义一样,胡宗南他们也不会放弃三民主义。这样的文章写了只有一个结果,斩断他的一条路。 “文革,**是条艰难地道路,中国社会必须经过大动荡。大震动,才能重新焕发青春。国家才能重建,民族才能获得新生。”邓演达的话包含着深厚地感情,他站起来,望着窗外的天空,包含深情的说。 “我们的人民是如此勤劳,是如此善良,可我们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弱。任何人都可以欺负她,国家危急,民族危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的不合理,要打破几千年地封建制度,打倒帝国主义,完成**,只有把工农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否则我们的**只能是一场空谈。” 邓演达在各种场合宣扬他的理论。却很少有人接受,他的理论介于两党之间,国民党认为太倾向共c党,共c党认为这是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但他却依然坚持。 庄继华没有打断邓演达的话。选择充当了一个安静的倾听者的角色,他知道一旦在这个话题上展开,没有几个小时是不可能结束地。更重要的是明知对方不会改变观点,同时又不会获得成功,谈下去还有意思吗?有那个必要吗? 邓演达滔滔不绝的讲了几分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应,心中非常失望:“看来你还是要投靠他。” 庄继华沉重的说:“老师,对不起,在我看来,这是利益之争。校长有错。武汉方面的同志也不是完全正确,学生位卑言轻。不想介入这类争端。” 庄继华说这话地时候心如绞痛,可他却不能不这样说,否则后果是什么,他完全无法预知。 “我没有这样的学生,”邓演达冷冷的说:“我的学生应该是**战士,而不是向权势投降懦夫。” “老师!”庄继华有些羞愧,在这种完全不顾自身的殉道者面前,他无论如何无法显示出理直气壮。 邓演达长吁一口气,来之前他还充满信心,现在却非常失望,前几天张治中从南昌回来,想带走学兵团,被他阻止,同时劝其留下,与蒋介石决裂,张治中也拒绝了。 张治中与庄继华与他的私谊不浅。可就这两人都……,让邓演达有很深的挫折感,因此失望中的他语气非常不客气。 “老师,我们需要团结,一旦分裂,北伐就算完了,**就会变得遥不可期。所以我绝不主张分裂,而是希望双方各退一步,满足校长部分要求,为此合作的局面。”庄继华说:“我知道我的主张不会得到中央地赞同,他们现在想就是怎样解除校长地职务,拿掉校长的权力,可是他们却不想想,以现在武汉诸君地力量能拿得掉吗?只想到好处,却不注意方式方法,其结果最终会毁掉目前的局面。” 庄继华停顿一下,又补充道:“北伐军现在已经逼近上海,上海是什么地方?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如果上海崩溃,国民政府根本支撑不起,整个中国经济至少倒退二十年,全国金融将会崩溃,那种混乱是无论哪个政府都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敢接受的。如果上海攻克以后,还像武汉这样,生产全面停顿,银行全面停业。这种后果…..” “怎么可能,武汉的工厂不照样开工吗,银行不照样在营业吗?我看你也一样,被工农运动吓住了。杞人忧天!” 邓演达冷冰冰的丢下一句话走了,留下一脸无奈的庄继华。 庄继华比以往更急切的希望尽快好起来,就在北伐军开进上海后,他终于可以在院子里走动了。春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