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2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5节 (第3/4页)

,脸色庄重而严肃,严重透着无尽的忧虑,腰杆却始终保持笔直。

    “…..,从法律角度讲,张杨是兵变,是犯罪,罪犯是不可以讲条件的,他们只能接受审判。如果中央政府与张杨谈判,那无疑是对司法的粗暴践踏,我将坚决反对;我建议向全国发出通缉令,缉拿张杨归案;成立特别法庭,审判张杨。”国民党元老居正是法学专家,他滔滔不绝的从法律角度解释与西安谈判的后患。

    好容易居正说完,陈果夫又站起来说:“张杨地八项条件无疑是绑匪赎票,不但不应该答应,相反我认为应该针锋相对,立刻处死七名罪犯,调集国军精锐于潼关,限令张杨克日归案,以此反向张杨表明中央态度。”

    他刚坐下又站起来:“此外,我建议南京戒严,禁止集会结社!”

    “咣!”大门被推开,宋美龄在前,孔祥熙宋子文在后,三人径直闯进会议厅,宋美龄和孔祥熙更是直接走到主持位,孔祥熙是行政院副院长,代理行政院院长,台上第三把空着的椅子就是他地。但宋美龄在党内的地位却不高,只能坐在台下。

    但此刻却没人说什么,每个人都呆呆的看着她。宋美龄站在台前,秀目威严的扫视全场,然后亲启朱唇:“委员长还没死,讨伐西安,轰炸西安是想炸死委员长。还是想借张杨的手杀死委员长?”

    宋美龄的话让全场沉默,众人顿时想起蒋介石往日的积威。何应钦一看这样不行。他赶紧站起来劝道:“蒋夫人,您能来参加会议太好了,我们正在讨论如何答复张杨地八项条件。”

    “还讨论什么,中央委员会不是已经开除他们地党籍,决定调兵平叛了吗?”宋美龄说到这里忍不住怒气,拔高声音说:“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做出这样地决定。西安的情况晦暗不明,音讯不通,你们就匆忙作出这样地决定,到底是怎么想的?!”

    “蒋夫人,您请坐下,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嘛。”何应钦不动声色的劝道,旁边的人立刻端来一把椅子让宋美龄坐下。宋美龄也不客气就这样坐在主席台一侧。

    “蒋夫人,从黎明到现在,我们已经开了整整十个小时的会,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何应钦向宋美龄解释道:“中央委员会认为,无论现在西安地情况如何。委员长的情况如何,张杨的行动都是对中央纪律法规的挑战,是犯罪,必须对他们进行惩处,必须维护党纪国法,否则国将不国,党将不党,后果不堪设想。”

    何应钦的话义正词严,宋美龄一时无法找到反驳的理由,她冷笑一声迅速把话题的拉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何部长。那委员长地生死就不管了?他死了吗?”

    “最新的消息时委员长还活着。不过这是张杨传过来的,中央还没证实。”何应钦平静的说。

    “既然如此那就先证实了再说。”宋美龄的态度十分强烈。

    “不可能。”何应钦当场拒绝:“军队的集结令已经下达。20个师已经出发,中央委员会地决定已经作出。”

    宋美龄嗖地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集结令下达可以取消,20个师可以追回,中央委员会可以重新讨论。”

    “妇人之论!”坐在前排的戴季陶大怒,一掌拍在桌上,站起来大声嚷道:“国家大事岂可如此儿戏!”

    宋美龄咄咄逼人的态度激怒了很多人,戴季陶之后,下面的议论声嗡嗡作响,他们似乎毫不避讳宋家的人。

    “他根本就不该去西安,这是他自找的。”

    “张杨根本不可能让委员长还活着,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我们应该立即进剿!”

    ….

    “蒋夫人,”叶楚伧起身大声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你想挽救你的丈夫,但这是国家大事,不能由一己私念决定,委员长不仅仅是您的丈夫,而且还是国家地统帅。”

    宋美龄看看会场,她感到无比孤独,当初蒋介石在时,谁敢这样对她说话,她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慨,但这时她也看清了现在她所处地环境,于是她收敛起刚才的锋芒,而是诚恳地说:“叶先生,我虽然是个女人,也绝不是单单为营救丈夫而发言。如果委员长死了,能造福于国家,那我虽然悲痛,但也会首先劝他牺牲,可是今日之事,如果骤然兴兵讨伐,不独使国民军队拥戴的领袖陷于危险境地,而且陕西数千万民众也会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故委员长的牺牲于国家有何益处?诸位委员,”宋美龄转身面对会场,眼中饱含着泪花:“我绝不是将丈夫萦绕于怀的女人,当我听到此事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自九一八以来,国家危难日益严重,而委员长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这才是我主张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各位委员,试问,如果委员长有何不测,谁可替代?国家势必四分五裂,陷入内战之中。诸位委员,这是我对今日局面的思索,我请诸位委员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我的努力失败,在发动讨伐也不迟。”

    宋美龄的悲伤影响到会场地委员们,沉寂几分钟后。一个高大的身影站起来:“蒋夫人的话在理,今日中国委员长的作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