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8节 (第4/5页)
在身后,刀把上火红的布条,在微风中左右飘荡。 城外浓密的玉米地的尽头,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清水节郎端坐在一张矮凳上,周围环立着一群军官。他双手柱着指挥刀,眯着眼看着不远处黑黝黝的城墙,他努力掩饰着激动的心情,保持指挥官的庄重。 这座城,他已经想了太久,每次从城下路过,他都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拿下这座城,现在他就要如愿了。 他要创造历史了,他将一手挑起对华北的进攻,占领华北,为天皇,为帝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勋。 “开炮!” 随着这一声炮响,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光荣同时降临,父亲死了儿子上,哥哥牺牲弟弟上,丈夫阵亡妻子接过刀枪;中国人用血将不屈两字铭刻在黄土地的各个角落。血,染红了长江黄河,染红了五岳三山,但我们民族挺过来了。 第二部结束,第三部血火抗战即将开始。 这一部开了几处金手指,有不少人反对,也让我有些迷惑,因为不开的话,好像反对的也不少。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一节“意外”的战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一节“意外”的战争 夏日的狂暴穿过层层轻雾,再经鄱阳湖长江的柔情抚慰,在到达庐山时已变成温柔女子的轻唇,轻轻吻在你的身上,变成屡屡凉意,渗入心田。峰峦叠嶂,群山寂寂,潺潺流水,空山鸟语,溅玉飞瀑,构成了庐山的绝代风情,从烦躁的官场商场中抽身到这里的人,无不被深深陶醉,这也就是几百年就是中国达官贵人选择庐山作为避暑胜地的原因。 但近年庐山不再仅仅是达官贵人的避暑胜地,继庐山军官训练团之后,近年蒋介石在庐山暑期训练团,与33年的军官训练团不同,37年的暑期训练团不但有军官训练团,还有设有党务、警察、青年、民政、教育、新运(新生活运动)训练队,从全国各地抽调警察局长、县党部主任、青年党员、民政科长等参加,总团长照例由蒋介石担任,副团长由陈诚和杨永泰担任,陈诚负责军官训练团,杨永泰负责其余各队;而杨永泰更是出任教育长,手中的权力好像超越了陈诚。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训练团是借鉴的重庆模式,庄继华在重庆五年,通过军官、党务、政务培训团和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干部,依靠这些干部,正是依靠这些干部,他才顺利推行了减租减息,组建了预备役,成立三青团,控制了工会新闻,不过让他们有些好奇的是,庄继华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了干部的腐败,从新闻界和去过重庆地商人口中传出。重庆的干部是目前中国各省中最廉洁的团体。 蒋介石从西安回来后,在各种场合大力褒奖重庆模式,开始时南京官场还以为这只是酬谢西安事变中庄继华为首的西南军政的表现,但蒋介石一反常态的任命杨永泰为庐山暑期培训团副团长,负责筹备培训团具体事宜,官场上的人开始有点惊讶了,等杨永泰拿出他设计地培训计划后。何应钦陈立夫这样的人都明白了,蒋介石不是要酬谢西南。而是要在全国复制重庆模式,任命杨永泰只是因为有资格出任副团长地人选中,只有他在重庆干过,也只有他熟悉培训团的教育方式,当然熟悉重庆模式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重庆模式的创造者——庄继华,但他要在四川整编川军。建立新军,不可能到庐山来,否则陈诚和杨永泰的副团长会被庄继华一肩挑。杨永泰也清楚蒋介石的意思,直接发扬拿来主义,将重庆的教材直接交给蒋介石,蒋介石审阅后大笔一挥,就成了训练团教材。而且将滕杰和陈启坤夫妇调入训练团充当教官。 七月一日,庐山暑期培训团开学。军事训练团设在海云寺,其余各团住在枯岭。几千人地进驻,让平日比较沉寂的庐山多了几分人气,除了军官训练团,受训的大部分是年青人,只有极少数超过三十五岁。尽管蓝衣社让蒋介石失望,但蒋介石最终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的精力旺盛,在繁重的学习之间,还有余力赏阅庐山美景。 但宛平的炮声将千里之外庐山的平静炸得摇晃了一下,七月八日下午,特务处的紧急报告传到庐山,蒋介石在海云寺得到卢沟桥事件地消息,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在此之前发生的两次丰台事件和大沽事件都比这个事件要严重得多,而且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正患重病,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也在山东老家。北平驻屯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参谋长桥本群。二十九军最高指挥官是秦德纯和佟麟阁,其中佟麟阁主内。秦德纯主外。双方正按照通常的惯例进行谈判。 可到了傍晚,特务处的报告再次传来,蒋介石开始感到不安了,牟田口指挥驻丰台日军再次向卢沟桥发起进攻,此举遭到验证以待的二十九军地沉重打击,日本狼狈退回丰台。到晚上张治中在天津与日本驻屯军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朗达成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