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3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4节 (第2/5页)

优势,到那时我军再撤退就晚了。

    但他们俩人的建议再度被蒋介石否决,蒋介石有些激动又十分坚决的说:“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上帝帮助自助者;关于中日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就要召开了,如果这时我们从上海撤退,会在国际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布鲁塞尔会议很可能作出对日本人有利的决定,无论如何我们要守到布鲁塞尔会议结束!”

    陈诚和白崇禧无言以对,白崇禧心中暗自摇头,早些天宋美龄的那个侄女就在报上公开宣称布鲁塞尔会议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蒋介石就是听不进去,也不知道他是犯哪门子邪了。

    就这时钱大钧进来报告杨森求见,蒋介石稍微楞了下。挥手让杨森进来,问他什么事。杨森老老实实地说:“委员长,我在武汉时遇见文革,他请我把这封信亲手转交给委员长,同时他让我向委员长转达一句话,警惕金山卫,如果日本再次增兵。登陆点必定是金山卫。”

    蒋介石陈诚白崇禧互相交换一个眼神,蒋介石撕开信封。白崇禧却惊讶地问:“日本再次增兵?他有情报吗?”

    上次王小山报告的黄浚地情报最后证实属实,在许阁森的轿车被炸后,南京展开大规模排查行动,黄浚落网,很快他就承认了充当日军间谍的事实,廖雅权随即被捕,带动日本在南京部署的间谍网几乎全部被破获。中统(原调查科改为中央党务调查局,简称中统;戴笠的特务处改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在这次行动中荣立殊功。戴笠很快得知中统立功地缘由,他开始向庄继华要人了,不过中统的动作更快,徐恩增地动作更快,那天向蒋介石汇报之后,转身就通过花春向庄继华要人了。

    他们的举动让庄继华既高兴又生气。向日本派潜伏人员是他早就提出过的,可直到今天他们也没作出具体成绩,这不能不让他失望之极。两家要人,庄继华也感到不好办,说实话他谁都不想给,这两个间谍算十万大军毫不过分。不过考虑之后。他还是决定交给徐恩增,主要是王小山已经与徐恩增发生联系了,不过也不完全给他,而是让王小山在上海建立联络站,这个联络站只负责联络大泽,不与中统在上海的任何机构发生联系,也不参加他们的任何活动。大泽的情报通过三道手续,第一道接受情报,第二道翻译成密码,第三道发送。密码与报务员分开。

    黄浚间谍案给白崇禧留下太深印象。他认为庄继华的那个罗汉又在提供情报了,但实际上这次庄继华完全是根据自己地军事才能判断的。

    “这我不知道。”杨森双手一摊:“他在武汉检查后勤准备,我们也就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认为日军如果迟迟不能在长江南岸打开局面,就必然增兵,而长江南岸的滩头阵地容纳不下那么多军队,日军必然别寻途径,金山卫就是最好的地点。”

    以白崇禧的军事素养话出口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和陈诚这些天一直焦虑于淞沪战事,伤亡实在太大,这次不同于内战,没有人保留实力,无论是杂牌还是中央军均全力以赴。蒋介石出手就是最精锐的三个御林军,远在西安的黄埔起家部队第一军也调来了,桂系起家部队第七军调来了,何健主力三十五军调来了,余汉谋地粤军第一军调来了,这些都是各派系最精锐的部队,全部打成残废。

    焦虑如此,思维暂时固化,一直以当面的日军为对象,殊不知日军还可以再度增兵;而长江南岸已经吸引了中国军队的全部力量,正好成为日本人诱敌的陷阱,如果再派一支部队,在金山卫这个软肋上插一刀,淞沪战线势必全面崩溃。

    蒋介石这时看完庄继华的信,信上地内容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庄继华更进一步提出,无论如何都要在吴福线上保留两个整军,另外在松江保留一个整军。

    蒋介石看完之后顺手把信递给陈诚,陈诚看后又交给白崇禧,等白崇禧看完后,蒋介石才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来。

    “你们说说,怎么样?”蒋介石心中有种说不清的滋味,他有些怀疑庄继华的目的是把二十四集团军留在吴福线,可又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怎么作。

    “我看可行。”白崇禧首先表态,淞沪战事他已经不想打了,如果抽调军队导致罗店大场失守,正好也顺势结束淞沪战事:“就从二十四集团军和十九集团中各抽调一个军防御吴福线,利用那里的国防工事打击日军。”

    “那上海怎么办?丢给日本人?”蒋介石的语气很不高兴:“国际影响也不顾了?”

    “就算要抽调部队也不能抽调我们川军,一枪不放就往回走。对部队的士气不利。”杨森这时说道:“陈司令刚重新调整部署,立刻就变,这也不好,不如这样,第一军和十八军不时撤下来整补吗?干脆直接拉到吴福线上整补,半个月内将江浙地保安团补入这两个军。洪君器在武汉的后勤部存储了一批重庆产的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