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3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9节 (第3/4页)

谈。”

    “这你不知道。还是有人想谈的,那个低调俱乐部不就有人公开宣称,战必亡,中国最多只能打三个月。”蒋介石地语气有一丝波动,张群曾经给说过十四个字,“战必败,和必乱,战而后和。和而后安”,庄继华态度有和必乱,但他却不相信战会败。

    “这些人是别有用心,要不然就是鼠目寸光。”战争爆发后,国内风起云涌的抗战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声音,汪精卫、陈公博、孔祥熙等人组织了个非正式俱乐部。其中成员很广泛,包括蒋介石的亲信陈立夫、陈布雷、熊式辉、著名学者胡适等人,他们自诩为清醒者,以示与全国高涨的抗日情绪不同。

    庄继华不想评论这些人,对抗战前途,他已经讲过多次,同样的话说多了就如白开水般无味,蒋介石应该记得以前讲过的那些东西。

    蒋介石感到庄继华的蔑视,他心里有些吃味,他原以为二十万完全德械装备地部队应该可以把日军赶下海。没想到部队打得七零八落。最后还是失败,这让他有些彷徨了。难道真的战必败吗?

    蒋介石思考着战和的利弊,庄继华却开始思考如何组织南京防御和疏散市民了,前线的部队必须先撤部分下来进行整补,让那些部队撤下来呢?

    俩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路默默无语,不知不觉中轿车停下来了,庄继华下车之后才发现,这已经是南京城外了,轿车停在一栋小楼外,这栋小楼比起憩庐更小,周围为苍翠的树木掩映,很是隐秘。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战事爆发后就迁居这栋小楼,憩庐的目标太大,很容易遭到袭击。庄继华随蒋介石进屋,陈布雷迎了上来。

    “委员长,陶德曼大使已经向这里来了。”

    庄继华这才明白蒋介石找他来是为了见见陶德曼,可他不知道为何要他来见陶德曼?蒋介石很快给他答案了。

    “文革,德国虽然在中间调解,可他们的态度游移不定,你能否用私人关系说服希特勒和戈林,让他们给日本人施加更大地压力。”

    “信,我可以写,但我不敢保证有什么效果。”庄继华苦笑下,蒋介石怎么有点病急乱投医了,国家利益岂能靠私人关系调解。

    蒋介石点点头,这个本来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庄继华很快就写好信交给蒋介石,蒋介石接过来一看全是德文的,庄继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莽撞,连忙接过来,把信用中文念了一遍。

    蒋介石听后很满意,庄继华这封信没有兜圈子,十分坦诚的承认中国目前的困境,请求德国干涉,向日本方面施加更大地压力,逼日本从中国撤军,同时请德国加大对华武器出口,特别是飞机,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在困难时刻提供帮助的朋友。

    信写好了,蒋介石却没让庄继华走,而是有询问起四川的情况,特别是刘湘,庄继华告诉他,刘湘的病是真的,亲眼看见他吐血,组建集团军的工作刘湘交给了唐式遵,如果不出意外,唐式遵将成为新集团军司令。

    随后蒋介石又问起滇西公路,庄继华也一一详细说明。滇西公路已经全线贯通,目前的问题在英国方面,他们对缅甸境内的道路修缮不够积极,李安定正在设法与英国人交涉。

    “西南将是我们的大后方,也是我们长期抗战地基地。这些年辛苦你了。”听到庄继华地讲述,蒋介石十分满意。

    “校长,安定同学这次修缮滇缅公路,功劳巨大,是不是给以表彰。”庄继华趁机为李安定求功。

    李安定自从被发配到西南以后,远离中央,一心埋头做事。这些年先是攀枝花,后是滇西。全是最苦最穷地地方,从不问南京的事,好像与他无关似地。

    “安定在你那里干得不错,上次在会理就打得很好。”蒋介石心中有数,庄继华这是替李安定求情,当初他组织小团体,与李济深有瓜葛。犯了大忌,自己差点枪毙他,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见他与李济深或者邓演达有什么联系,看来当初是有点冤枉他了。

    “应该表彰,滇缅公路将是我们唯一通向外界的公路,这分功劳不小。”陈布雷在旁边帮腔了,他看出蒋介石心意已动。自己也乐得做个人情。

    “授予一枚云麾勋章,以表彰他在滇缅公路建设中作出的奉献。”蒋介石手一挥就送出一枚勋章。

    庄继华心中苦笑,他地目的可不是为李安定要一枚勋章,而是想提升李安定,让他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中心,以为自己地臂助。可蒋介石这一手让他无话可说了。

    如果说八月时陶德曼的调解只是试探的话,那么现在的调节却是希特勒授意的。希特勒权衡利弊,感到不管支持谁都不符合德国利益,中日两国同为德国盟友,现在两个盟友打起来了,他只有作和事佬。十月希特勒终于决定对中日战争进行调解。为此驻日大使狄克逊和驻华大使陶德曼充当起中间人角色。

    当狄克逊传来日本没有改变议和条件时,陶德曼都感到意外,他反复询问狄克逊,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陶德曼十分兴奋。他意识到这是个机会。蒋介石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可能接受这些条件。

    当陶德曼心情愉快的走进室内时,有些意外地看到庄继华。对这位将军他早有所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