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3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节 (第2/4页)

高,可以说正是这个成就了他在四方面军的名声。

    “你和今天的那两个国民党军官认识?”卫昭强随口问道。

    “嗯,早就认识了,当年在广州就….。”韩文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把当年在广州的情况讲述了一遍,他经历的内部斗争太多了,要不是能打仗,恐怕他早在许继慎被处决时,就被处决了。高敬亭被处决后,上级派来许多新人,这个卫昭强就是从延安过来的,在先遣队出发前出任政委,出身四支队的原政委被调离了。

    听完韩文生的话,卫昭强解下武装带,坐在炕上:“老韩,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个问题,我们这样下去不行呀。”

    “对,这样下去是不行。”韩文生放下笔转身对着卫昭强:“我们一直在游动,没有根据地,这绝对不行,但现在的问题是,鬼子密度太高,我们无法在一地长时间站住脚,也就无法建立根据地。”

    “是呀,”卫昭强重重叹口气,他们一直试图建立根据地,可始终办不到,尽管打了机场胜仗,可却始终无法在某处站稳,始终处于被追赶的处境,这样下去部队很容易被拖垮。

    “上级几次来电询问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可这一待山虽然不少,可大山却不多,而由于靠近津浦线,鬼子的数量却不少,”卫昭强喃喃的说:“老韩,你看,我们继续东进怎么样?”

    “继续东进。”韩文生皱眉看看卫昭强:“津浦线上日军运输繁忙,要过去比较危险,而且,过去后就是苏北,那里没有日军,国民党方面会有什么反应呢?”

    “东进,是中央交付的战略侦查任务,”卫昭强缓缓的说:“如果我们不能站住脚,就只有退回大别山,任务就失败了。”

    韩文生在心里叹口气,其实他不反对退回大别山,大别山红旗十几年不倒,党在大别山有良好的基础,从心眼里他认为留在大别山更有利于部队发展,可这个话不能说,高敬亭就是强烈反对放弃大别山根据地,最后被处决的,而处决他的命令居然是新四军军部向蒋介石请求的,蒋介石批准后执行的,这实在有点滑稽。

    “我们要去苏中,国民党会同意吗?”韩文生犹疑的提醒道:“我们只有三百多人,国民党在苏中至少五万人。”

    说这里,韩文生站起来,取出地图,铺在炕上:“老卫,我有个想法,你看,皖苏交界处,这一块地区有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西北靠近洪泽湖,其间有紫阳山、吴山,南面还有鲁山,分水岭,这一待地形复杂,湖泊丘陵交错,进可以威胁日军津浦路大动脉,退可以进入江苏,进退皆随我们,而且徐州战事激烈,这一代日军和国民党军都无暇顾及,正是我们去开辟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卫昭强默默的看了会地图,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忽然当胸给了韩文生一拳:“好哇,老韩,难怪这些天你一有空就拿着地图看个不停,原来心里造有主意,害我瞎操心。”

    韩文生嘿嘿笑了两声:“老卫不是想瞒,主要是因为,上级的命令是在皖中建立根据地,其实要不是日军大举进攻,定远是个不错的环境,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进可威胁津浦路,退可依托大别山根据地,可惜,现在不是时候。”

    “是呀,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卫昭强从炕上跳下来:“此处不留爷,爷自有去处;我们就继续东进,那里是日伪蒋的空档,;老子就去那里。”

    韩文生和卫昭强不知道,他们这一去却引出一个绝大事故,直接引发两党关系动乱。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三章第二次津浦路战役第六节危机与胜机(一)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三章第二次津浦路战役第六节危机与胜机(一)

    莱芜以南,雌山主峰一侧,被层层树枝遮掩的指挥部内气氛沉重,远处传来的枪声和炮声让所有内心都收得紧紧的,所有都在忙碌,电话不停的响,参谋不停的在地图上标注。张自忠披着件灰色大衣,黑瘦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双手撑在战壕壁上,目光直直的看着莲花山上冒出的火光。

    放弃莱芜是原定计划,但却是防线被突破的结果,西尾寿造悄无声息的将留在胶东围剿当地抗日武装的独立混成旅第四旅团和在德州济南的之间的三十八师团调到前线,准确的打在四十军的侧翼,四十军本来就是五战区最弱的部队之一,阻击一个师团的攻击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西尾寿造的眼光很毒,三十八师团和第四混成旅团的加入,立刻突破四十军左翼,庞炳勋亲率军警卫营反击也未能堵住突破口,战线就此崩溃,张自忠急派预备队114旅增援,但日军气势已成,114旅也无力恢复阵地,但114旅的反击为张自忠赢得了撤退时间。

    张自忠放弃莱芜以北防线,越过莱芜,在笔架山、王家峪、木头山组建了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全由五十九军担任,四十军在以莲花山为核心的第二道防线整顿。

    四十军应该算是支新部队,上次临沂之战中大部伤亡,所部大多为新兵,战线一被突破,这些新兵就有些慌,往下撤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