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6节 (第5/5页)
,梁局长上任后立刻开展打击黑社会运动,大批称霸的各区袍哥被捕,剩下的被迫逃出成都。 除此之外新主席没有任何举动。省政府的主要官员也没有变动,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张澜出任教育厅长,张澜到任后在教育厅引进了一批教育界人士,使教育厅成为变化最大的部门。但在新闻界看不到的地方,变化却在悄悄发生。 陈公博上任之后才发现,为什么陈立夫没与他抢四川省党部主任的职位,他在这个位置上几乎如坐针毡,从省党部秘书长罗林韬到下面的各个科室全是庄继华的人,而且他们自有一套做事方法和规章制度,他布置的任务要是符合他们的做法就照办,要是不符合,就根本执行不下去,而他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除了下面的人外,庄继华对党部抓得也很紧,上任的第三天就到党部来了,陈公博还清楚记得,当庄继华来时受到的欢迎程度与他上任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中非常不舒服。 在随后的会议上,庄继华当作他的面向下面布置任务,要求各级党部加强对减租减息的复查,派出大量干部到各地调查物价和农业生产情况。 “值此国难之际,党部要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核心作用,每个党员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加强新生活运动,自觉拒绝腐化生活,….。” 想起庄继华在会上振振有词,陈公博就气不打一处出来,在这个会上,庄继华毫不掩饰他要干涉党部工作的野心,丝毫没把他陈公博放在眼里。 幸亏这是陈公博,要是换了周佛海,恐怕当场就与他吵起来。陈公博则要深沉得多,他没有与庄继华当面争吵,反而在会上强调党部要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高度评价减租减息,同时回顾了当年在广州搞减租减息的经过,暗示庄继华,我的资格要比你老得多,你不能太让我下不来台。 “陈主任,明天的头版审阅了吗?您要是同意,我们就发了。”电话里传来四川日报主编那川味很浓的普通话。 四川日报是四川党部的官方报纸,陈公博上任后规定每天的头版必须送他审阅,只有他同意后才能发,这个做法曾经遭到秘书长罗林韬和宣传处处长杜华龙的反对,经庄继华协调后,这条规定才落实下去,这更让陈公博感到庄继华的无处不在。 “我还没看完,过两个小时你再打来吧。”陈公博说完就把电话挂了,然后从文件中找出那篇文章。 文章不长,标题是《欧战时英法德的战时经济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对比了欧战中,英法德三国对经济采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对支持战争产生的巨大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德国就是因为经济上的失败,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很快陈公博就看完了,他在心里轻轻摇头,这又是个书生常谈的话题,自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就有人提议对经济实施管制,可两年下来,经济管制依旧没影,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可是清清楚楚,孔祥熙所属财团就是利用这段时间的混乱大发国难财,要是管制起来,他们怎么发财,他才不会制定这种政策。 这让他想起在来四川之前。在武汉召开大本营会议,由于各地物价飞涨,各方对主持经济的孔祥熙多有报怨,孔祥熙为摆脱责任,把财政困难归结到军费猛增上,要减轻财政压力,就必须裁军,可以想象,这样的建议不但蒋介石不会同意,恐怕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也都不会同意,战争期间裁兵,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用,看来四川还是缺少人才呀。”虽然心里这样想,可陈公博拿起笔准备签字同意,可转念一想感到不对,这是第几篇了?他站起来走到报架上,拿起夹住四川日报的报夹,翻看最近几天的报纸,昨天的第二版是从欧战看战时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前天是头版头条,物价飞涨对抗战的影响。 翻看数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陈公博放下四川日报,又拿起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晨报等报纸,他发现这些报纸对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也同样很多,有不少是成都商界名流和大学教授的文章,商报和成都日报上面更是公开提出应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管制。 看着这一篇篇报道,陈公博嗅到一丝异常。如果以前对四川的新闻管制不了解,现在他对这套管制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报道没有宣传部的同意是不可能发表的,特别是其中指责政府对物价上涨管理不力,这样的用词在往常肯定会被删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