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5节 (第4/5页)
知可不可以。” 卡尔作了请的手势,詹森却微微皱眉,他有些不高兴的打断托马斯:“那只是你的个人想法,托马斯。” “詹森先生,这只是我们私下里见面,所有交流都是私下的,不代表政府意见。”卡尔立刻表明态度,他很想知道托马斯的想法,即便是他个人看法,至少可以从中找到美国政府态度的蛛丝马迹。 托马斯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丝毫不顾及詹森不高兴,顺着卡尔的话就说:“既然这样,那我就说说。拉萨事件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手段及其强硬,这与西方数年来在中国采取的错误政策有关。中国从中看到西方的弱点,他们知道现在是西方最虚弱的时候,因此他们开始行动了,大使先生,您不得不承认,即便中国在西藏采取了这样强硬的措施,贵国依旧无法采取强硬对应,德国已经牵制了你们的力量。既然无法采取强硬应对,那么我建议贵国采取措施将这一事件的影响压到最低。” 卡尔扬脸准备反击,眼角却撇到那齐雅在频频点头,已经到嘴边的话立刻压下去,詹森心里却在暗暗点头对托马斯的评价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个小伙子虽然急躁了点,但眼光却是十分准确,是个不错的人才。 忽然之间,卡尔明白了,托马斯的建议恐怕是目前最好的处置方式,詹森已经暗示,只要蒋介石打下去,美国就会支持他;那齐雅实际也表明态度,法国无力干预西藏事件,巴黎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中国拖住日本,保住印度支那;唯一利益相关方,就剩下英国了,可大英帝国还能向西藏派出军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小轿车飞驰在公路上,重庆的交通秩序显然比上海南京更好,宽敞的四车道公路,有专门供行人穿行的人行横道线,十字路口有交通警察指挥车辆。公路两旁是繁华的大楼,各种广告遮蔽了大楼的外墙,这一切让詹森恍然感到似乎回到纽约华盛顿这样的现代城市。 “您真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政府会与日本人和谈?”托马斯耐不住寂寞,首先开口打破沉寂。 詹森依旧注视着公路两边不断闪过的工厂,迎面而过的满载各种物质的军车,在来重庆之前他也听说了这座城市,也从驻重庆的领事馆那里看到过报告,但没有身临其境还是无法感到其中的震撼,中国人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就创造了这样一座城市,奠定了对日作战的基础,也创造了工业发展史中的奇迹。 托马斯没收到詹森的回答,他顺着詹森的目光看过去,好一会,他忽然明白了詹森的想法。 “中国人为准备这场战争作出的准备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久,看看这座城市就知道了,他们的决心有多大。”托马斯有些感慨。 “孩子,你今天的话太多了。”詹森感到还是必须提醒他,外交领域中,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 托马斯有些羞愧,他知道自己今天又冒失了,詹森看着这个有些羞涩的大男孩,心中有些高兴,这个孩子很有前途。 “你对英国的分析是正确的。不过,中国政府为何要这样作却让人有些捉摸不透,现在触怒英国人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我认为他们是在冒险,”托马斯点点头,表示同意:“这几天我看了一些关于西藏的材料,中国人的,英国人的,我都看了,这些材料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人对英国这些年在西藏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如果仅仅是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中国人可能还能忍受,但他们却是在鼓动****,这是中国人绝不能接受的,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把英国人赶出西藏,现在他们找到了。” 詹森心里一惊,他扭头看着托马斯,后者又露出些许羞涩,詹森微微皱眉:“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是不是那个梅记者告诉你的?” 梅记者就是梅悠兰,她陪着梅老爷子在西北走了一圈后,前段时间返回重庆,托马斯很快得到她的消息,两人经常见面,詹森刚到重庆时也接受过梅悠兰的独家采访。 “不,不是,”托马斯连连否认:“我承认受她的影响,她向我推荐过几本篇文章。” 詹森有些怀疑的盯着他,托马斯的这段话提醒了他,或许华盛顿的通报让他过于紧张,以致影响对拉萨事件的判断,也许真的应该拜访下那位西南行营主任了。 “你说的或许是正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