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6节 (第1/4页)
经过滋润的宫绣画浑身散发出迷人风情,让蒋经国也不由呆了呆才反应过来,他大笑道:“不,不,我可没忘记,庄主任现在不是西南开发队中人,应该不受这个条件的约束。” “我是嫌麻烦,接来接去的,麻烦别人,自己也不方便。”庄继华淡淡的将蒋经国让进房间,招呼他坐下。让宫绣画给倒上茶,然后才坐在蒋经国的旁边。 “这次回来没有别的意思,听说梅老爷子回来了,我就是来看看他,他现在住在小妹那还是云天那里?” “他老人家就住在观音桥,与静江先生为邻,他回来后我去拜访过,这是个令人佩服的老爷子。”蒋经国想起拜访老爷子就有些感慨。 “怎么啦?”庄继华敏锐感到蒋经国的神情有异。 蒋经国苦笑下,梅老爷子这趟西北之行不但去了西安还去了延安,蒋经国与他谈论延安起,梅老爷子对延安的情况非常推崇,认为那里虽然贫穷,但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非同一般,即便重庆也赶不上,那里没有ji女,没有毒品,民众组织程度远超重庆,说完延安的优点,就开始批评重庆,认为重庆应该向延安学习。 庄继华听完后不由苦笑,这梅老爷子还真是激进,我在重庆就作了这么一点,引来的反对声就如潮水一般,要像延安那样,恐怕就会被潮水淹死。 “文革,大本营的大部分机构开始迁过来了,武汉的工厂和市民也有很多迁过来了,这武汉是不是守不住?”蒋经国最后问。 庄继华微微叹口气,示意他喝口水。然后才说:“守不住武汉在预料之中,从战略上说,武汉失守后,整个战争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日军因为自身的困难将难以发动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进攻,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蒋经国没有答话,他知道在战略和战术根本无法与庄继华相比,倒不如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庄继华瞟了他一眼继续说:“从三七年到现在,战争持续了两年,在两年的抗战中,我们消灭了近百万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军队的组织问题,士兵训练问题,战术问题,指挥问题,后勤供应问题,这些都要好好总结。此外旧军队中的很多习气是导致战役失败的根源,我以为需要建立一支新军,这支军队应该为战略反攻准备,装备应该优先给予,由这两年中涌现除来的敢战之将来统帅。数量应该在三十到五十万之间。” 蒋经国听着眼光渐渐发亮,他知道庄继华绝不是空发议论,难道他的意思是….,他有点不敢相信,可庄继华随后的话却证实他的猜想。 “经国,这个任务我想交给你,你有没有信心?”庄继华盯着他。 “我…”尽管有猜想,可真正到来,蒋经国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有涉及过军事,更别谈怎么组建新军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怎么选择军官,我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有些茫然的蒋经国,庄继华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轻轻拍拍他的肩头:“不用担心,组建军队其实不难,欲练兵先选将,所以关键在选择将领,有了军官再选择士兵,你先不要一下就组建三十万,四十万,先组建一万人,然后在逐步扩充,我知道你不懂军事,但你可以抓人事,然后就是相信你选的人,放手使用。” 这些普通的用人法则用简单的一句话归纳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蒋经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明白归明白,他还是不懂该如何选择将领。 “选择将领,我建议你就从这两年来立功的将领中选,选那些军衔不是很高,中校,少校,少将,这类的,让他们来统帅这支部队。当然最高指挥官恐怕还要委员长确定,此外就是,不拘一格,不要看他是什么出身,杂牌军中也有很多能战敢战之将。” 这下蒋经国心中有点谱,他略微点头:“好,我试试看,如果不行,你还是尽快换人。” 庄继华却摇头说:“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此外。你最好写个方案上呈委员长,取得他的同意。” 蒋经国这下却沉默了,他有自知之明,这个方案如果交给他来写,恐怕蒋介石不会同意,即便要培养他,也不会那如此军国大事作实验。 “文革,我看还是你来写,我对军队了解较少,你指挥过很多部队,对军中的积弊了解较多,更了解情况,你写更有说服力。”蒋经国很诚恳的说道。 庄继华端起茶杯若有所思的摇头:“我在西藏搞了点事,委员长现在对我恐怕满肚子气,我写的方案恐怕难入他老人家的法眼,这个方案得另找人写,可惜了,百里将军,如果他在,他是最好人选。” 蒋经国楞了下,他没想到庄继华的答复是这样,西藏的事情他也知道,中央日报和渝洲晚报都有报道,不过他们的报道都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基于民族主义立场,反对英国人,支持中国人,渝洲晚报更是赤luo裸支持庄继华,只要他作的好像都是对的,所以详细的情况反而没什么人清楚。 “文革,这我有点不明白,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挑起拉萨事件?一个日本人就已经让我们难以应付了,再加个英国人,不是更难对付吗?”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