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4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7节 (第2/4页)

之争让他完全丧失了理智,战争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中国军队虽然节节失利,但经过战争洗礼的军队已经表现出顽强的斗志,也涌现出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庄继华有信心在两年之内发起反攻,这场反攻将持续到东京为止。

    等他慢悠悠走进屋内,蒋介石白崇禧等高级将领已经得知此事,他们停下正在策划的攻势,转而商议起陈布雷带来的突然消息。

    “汪精卫到河内不一定是叛国,”蒋介石思索着说,他看了眼进来的庄继华,便接着说:“还是先弄清楚情况再说。”

    “卑职认为,他出走很可能与米内发表的对华声明有关,”白崇禧摇头说:“如果他在外发表响应,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那就国人共诛之!”庄继华断然喝道:“校长,学生与白主任的看法相同,汪先生此举就是投日去了,应该立刻召开非常会议,开除汪精卫的党籍。”

    作战室内所有人都沉默了,曾经的国民党的创党成员,总理遗嘱起草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举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让多少年青人热血澎湃投入到国民**大营中,他的翩翩风度为国民党赢得多少赞誉,但今天,所有光荣都被这一走化为耻辱。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二节投敌(九)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二节投敌(九)

    此刻,张发奎是最尴尬的。在场的所有人中,他与汪精卫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宁汉对立,他是汪精卫依靠的主力部队,护党救国,他是汪精卫帐下唯一握有重兵的将领,所部四军号称铁军,与桂系七军,黄埔系一师同为北伐军三大主力,此后的数次内战,他都是汪精卫阵营中的大将。

    现在他该怎么办?张发奎感到似乎所有人都拿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心中几乎肯定汪精卫出走是为了响应米内声明,去年陈璧君就曾到广东找他,言语间试探如果汪精卫决心走和平道路,希望他能在广东响应。

    当时他就没有答应,让陈璧君失望而去,中原大战失败后,他的嫡系部队只剩下两个团,九一八之后,他力主抗战。被蒋介石拒绝,心灰意冷下,他辞职出洋考察,直到三五年才归国,蒋介石委任他为皖、赣、浙、闽四省边区总指挥及苏浙边区绥靖主任,专事督办抗日防御工事,卢沟桥事变后,淞沪抗战时出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一直奋战在抗战第一线。

    “委员长,汪精卫此举很可能与米内声明有关,如果他真作出丧权辱国之举,极为国家叛徒,卑职愿领衔通电,共诛之。”张发奎语气有些痛苦,但神色坚定毫不动摇。

    张发奎的话让蒋介石白崇禧都感到心惊,张发奎在政治上一直追随汪精卫,在改组派阵营一向有文有陈公博,武有张发奎;可连这样的重将,在汪精卫踏出求和的第一步,即声明要与他断绝关系。

    联想到昨天庄继华的态度,蒋介石再次感到目前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他还是没有立刻作出决定,白崇禧这时也开口说道:“委员长,向华兄深明大义,我看可以。”

    蒋介石心潮起伏,他何尝不想立刻作出决定,开除汪精卫党籍。彻底消除这个后患,可仔细一想,感到不妥,张发奎的举动只能代表张发奎个人,汪精卫作为党的重要领袖之一,长期在党内和政府内担任重要职务,在党内军内都有大批追随者,这些人分布在政府党内军内,在各级机构中担任职务,此事处理不好,势必引发一场争执危机,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蒋介石轻轻摇头:“汪兆铭是党的副总裁,国民参政会主席,有光荣的**历史,只要他一天没有明确行动,我们就应该。”说完之后,他转身对白崇禧和张发奎说:“健生,向华,广西的战事就交给你们了,出了这么大的事,重庆肯定混乱不堪。我要立刻回去,稳定人心。”

    “请委座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反攻成功,将小鬼子赶出广西。”白崇禧早就不想蒋介石留在这里了,巴不得他早走。

    蒋介石又对张发奎说:“向华兄,放心打仗,不要管其他的,我是信任你的。”

    “请委员长放心。”张发奎心里明白,蒋介石这是给他一颗定心丸,只要不跟着汪精卫走,以后就不会有事。

    蒋介石点点头转身就走,庄继华一见,蒋介石都走了,自己还留在这里做什么,便跟着蒋介石出来,待蒋介石上车时,抢先问道:“校长,学生还留在这里吗?”

    “你,立刻回昆明,一步不要离开。”蒋介石郑重其事的说,庄继华点点头,蒋介石反应够快,目前中国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就剩下云南的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卡死这两条线,谁也跑不掉。

    蒋介石当天乘飞机飞回重庆,飞机一落地,他便下了几道命令,首先让陈公博和白斯同立刻从成都到重庆来。其次请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吴稚晖、于右任,居正、邹鲁、孔祥熙,立刻到歌乐山林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府邸开会,第三命令戴笠立刻到黄山官邸待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