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节 (第2/5页)
与日军相较也不遑多让,即便这次东进,他们放弃了重炮部队,可装备也不是韩德勤之流能比的,战斗精神和意志是江苏国军中最强的。 接着蒋介石有重提将新四军全军迁到第二战区,隶属十八集团军,周en来再度表示拒绝,可这次蒋介石坚持,表示如果不愿去第二战区,可以留在第三战区,但江北部队必须全部撤回江南,新四军不能随便越境作战。这个提议再度遭到周en来的拒绝。 两党谈判陷入僵局,蒋介石有心在苏北和皖南对新四军全面开战,但缺少合适的借口。黄桥决战后,新四军放回了全部被俘将领,归还了大部分武器装备,黄绍紘和陈y达成协议,双方各守防区,共同抗日。这个协定墨迹未干,现在就撕毁在政治上太被动。 周en来摸到蒋介石的脉搏,感到就这样僵持下去,于己非常不利,新四军发展虽然快,但部队分散,军部在皖南,周围有十几个国民党师,陈粟在苏北,周围也是大批国民党部队,一旦蒋介石决心反共,这两支部队就变得非常危险。 此外,在国统区,特别是退到西南后,党的工作开战异常艰难,贵州还稍微好点,四川,特别是重庆。几乎没有丝毫进展,李k农在重庆一年多,也只完成甄别原重庆和四川地下党的工作,在组织发展和宣传上没有丝毫进展。中央把这个原因归结为新华日报未能出版,没有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要求南方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尽快打开局面;另外,中央对新四军的工作也很不满,按照与国民党的协议,皖南新四军不能建立地方政权。因此皖南新四军始终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要求新四军尽快东进北上,到苏北皖中浙中建立根据地。 拿着中央的电报,周en来顾虑重重,在两党谈判桌上,国民党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这个很坏的信号,而从获得的情报显示,蒋介石正秘派代表到香港与日本人谈判,现在蒋介石掀起的反共浪潮很可能就是向日本人表明态度。 “e来,中央的指示很明确,项英应该不会再迟疑了吧,他的党性还是很强的。”董必武见周en来的神情,以为他是顾虑新四军内的不同意见。 新四军是红军江南游击队改编而成,经国共双方商议,同意由叶挺出任军长,原江南新四军总指挥项英出任副军长,按理叶挺也是老共产党员,红军的第一任总司令,可由于叶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到党内指责,愤而脱党,所以现在新四军的实际指挥人是项英。 项英与中央对局势的判断不同,项英认为日军将大举南侵,部队留在皖南可以趁机消灭日军,获得发展空间,东进和北上,那是平原水网地带,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而皖南多山,利于开展游击战争。 叶挺则认为应该立刻东进北上,部队留在皖南,周围都是国民党部队,没有发展空间,为此与项英发生矛盾,同时俩人在部队日常事务处理上也发生矛盾,叶挺为此两次向中央提出辞职。在三九年处还脱离部队从皖南跑到武汉,当面向周en来辞职,后来还是周en来亲自送回皖南,为此周en来留在皖南待了一周,就是专门解决叶挺项英之间的矛盾。 听到董必武的话,周e来在心里叹口气,他轻轻摇头,项英在新四军中的威望很高,中央已经不止一次让他东进北上,但他都拒不执行,这一次,他能否执行,还在两可之间。 “董老,第三战区最近有没有不正常的调动?”周en来没有把心中的怀疑告诉他,但董必武却从这个问题感到他的担心。 “没有,”浓重的忧虑也布满董必武苍老的脸:“你认为蒋介石会公开反共?统一战线会彻底破裂?” 现在两党虽然摩擦不断,可还没有到全面破裂的程度,可要是蒋介石对皖南新四军总部动手,那就意味着两党关系彻底破裂,整个抗日统一战线完全瓦解。 “这种危险不是不存在,”周en来严肃的说:“蒋介石在各地制造摩擦,在新闻上大规模反共,就是作舆论准备。” 董必武想了想,淡淡一笑:“现在可不同以往,不是他想就行的” 董必武的信心是有道理的,这三年时间,华北八路军发展到二十万人,新四军虽然稍微慢点,也从一万多人发展到五万多人,而且在华北,特别是太行山区,八路军的力量强于国民党,这也是国民党频频摩擦失败的原因。 周en来却不这样看:“如果国民党大规模增兵太行山,还有山东,江苏,江南,一旦破裂,内战重新爆发,抗战的力量将被削弱,得利的是日本人和汪精卫投降派。” “只有一个办法,团结各民主党派,揭露蒋介石的阴谋,让他有所顾忌。”董必武坚决的说,周en来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