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5节 (第3/4页)
一五战区开展社会改革和预备役建设,军统有情报表明,他们正在组建军队,在山东河北豫东有几支游击队与他们联系密切。 不过朱若愚也知道,监视庄继华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庄继华不同李宗仁,他是黄埔出身,在黄埔系为主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连戴笠对他都忌惮非常。 李之龙面带微笑平静的说:“庄司令对军统一向看重,和戴局长也是老交情了,我相信他会非常支持军统工作的。” 朱若愚当然不会完全相信,不过很显然随着庄继华的到来,李之龙这个铁杆庄系。肯定会水涨船高,很可能出任五战区。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李宗仁的副官过来,请李之龙进去,李之龙向朱若愚道歉,随副官进去,朱若愚目光深沉的看着他的背影。 李之龙进去后,庄继华和李宗仁、徐祖贻正围坐在一锅热气腾腾的砂锅周围,李之龙鼻子用力嗅嗅,忍不住叫道:“狗肉,好东西呀。” “来,坐这里。”庄继华站起来,把旁边的凳子搬到砂锅前,李之龙也不客气,就走到桌前坐下。 李宗仁心里有数,李之龙今天出现在这里,肯定是有目的的,他是庄系核心成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庄系第二号人物。 几个人说说笑笑,一锅狗肉就消灭得差不多了,庄继华擦擦嘴放下筷子:“德公刚才说江北指挥部是个养老的地方。我不认同这点。在我看来,江北指挥还是大有可为的。” 李宗仁和徐祖贻交换个眼色,彼此知道正事开始了。庄继华接着说:“从目前的战局来说,整个局势已经稳定了,经过中途岛战役和缅北战役,日军在太平洋的攻势已经被遏制;欧洲战场,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已成定局,此战的胜利不但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也扭转了整个欧洲的局势,剩下的就看获得胜利的时间。” 这个判断毫不奇怪,李宗仁和徐祖贻没有丝毫动容,他们只是默默的听着。 “具体到中国战场,我们必须进行反攻,来之前,我和委员长交换过意见,认为反攻应该从五战区开始,首先消灭盘踞在武汉的日军十一军主力,而后东进,由一五战区配合收复徐州。在这个过程中,二战区和八战区要负责拖住山西绥远内蒙的日军。德公,江北指挥部的作用就在这里。” “一旦我军展开攻势,日军只能从华北抽调兵力,如何促使阎锡山和西北我军出动主力,德公,这个重任,只有你能完成。” 庄继华这样的顾虑是有道理的,阎锡山和西北地方势力可不会听蒋介石的,在保存实力的知道指导思想下,他们很可能会放任日军撤离。然后顺便接收地盘。 “山西日军有十几万,可要让阎锡山出兵,我也无法。”李宗仁皱起眉头。 “可以的,如果阎锡山不出兵,地盘会被八路军。”庄继华提醒道。 李宗仁苦笑着叹口气:“文革,阎锡山与日本人有联系,他会与日本协商,放日本人走,他接收地盘。你如果要想拖住日军,倒不如去找找八路军。” 庄继华闻言不由一愣,阎锡山居然和日本人有联系,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皱眉想了想:“德公,一旦我军攻占山东,日军势必放弃山西,从山西全面撤退,这样华北日军兵力势必暴涨,增加我军反攻困难。” “文革,如果各战区能互相配合,那当然最好,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徐祖贻有些苦涩的说:“就像这次日军突袭随县,别说九战区了。近在咫尺的鄂西集团就坐视不理,更别说九战区了,要是他们早点动起来,张自忠将军恐怕就不会牺牲。” 随枣战役期间,鄂西宜昌附近二十八军等三个中央军,但无论李宗仁怎样下命令,但这三个军就是不动,李宗仁毫无办法。 “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我这把钥匙开不了二战区和八战区,但德公可以。”庄继华诚恳的看着李宗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八战区中傅作义应该会服从命令,关键是二战区。阎锡山的算盘打得好,但恐怕不会如他之意,八路军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他会得不偿失。” “除了二战区外,德公可以向委员长要汉中的行政权,在汉中推行社会改革。并把这项改革向黄河以北推进。” “德公,目光不能仅仅盯在目前的战局,看远点,看到战后。”庄继华在战后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李宗仁和徐祖贻同时变得凝重,他们明白庄继华的意思,这是提醒他们要注意战后的布局。李宗仁想了一会,还是不懂,阎锡山把山西看着自己的独立王国,任谁也不让插手,西北就更不消说了,桂系根本没有半点基础。 徐祖贻却听出了点东西,战后,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局势就演变成国共对峙,在国民党,经过抗战洗礼,西南发展,实力肯定跃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蒋介石领导了抗战,声望也将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从现在的局面看,经过抗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