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8节 (第1/5页)
史迪威对蒋介石的不满依旧,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史迪威指责蒋介石拒绝对日作战,国民党军队贪污腐化严重,大批美国物资被贪污的官员送到重庆的黑市上出卖,可让史迪威有些尴尬的是,中国军队在两次缅北战役中获胜,这个不争的事实,让史迪威的指责缺少力量。 不过罗斯福从这些指责中察觉到史迪威和蒋介石的裂痕在扩大,最近史迪威干脆建议武装十八集团军,因为他们距离日本最近。不过这个建议遭到美国大使高斯的反对。 高斯认为国民政府虽然谈不上廉洁,但也绝不是彻底腐化,重庆的社会组织很好,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程度都非常高,中国军队的战斗正在稳步提高。相反,如果支持gcd领导的十八集团军,会导致美国与蒋介石政府关系进一步紧张,而现在中国牵制了日本军队主力。 而中国政府又一再抱怨,中国已经按照当初的协商,对日本展开进攻,可美国承诺的援助物资却始终没有达到商定的数目,史迪威数次将原本分配给中国的物资转给英国,而中国却承担了对日本作战的主要任务。 从中国传来的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很矛盾的声音,让罗斯福意识到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为了搞清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特意让威尔基转道重庆,名义上是邀请蒋介石参加拟定中的开罗会议,实际上是了解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开罗会议应该规定以下内容,对日作战的进程,战后远东国际关系,中美英苏四国应该在战后承担更大的国际义务。”蒋介石的信心很足,现在他面临的国家局势比起前世来好多了。 前世,中国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经济都需要美国支持,蒋介石不得不对美国处处退让,而现在则完全不同,经济上,全面的物资管制,经济状况大为缓和;贵州开发逐渐成熟,西南工业基地为中国军队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装备,更重要的是,两次缅北战役,长沙战役的胜利,现在正在进行的鄂北战役,前景乐观,让他有信心也有资格提出中国的政治要求。 “是的,总统正是要与阁下商议的,”威尔基满口应允:“阁下,我听说,鄂北已经歼灭了两个日军师团,是这样吗?” “对,”提起鄂北战役,蒋介石心情便非常愉快,鄂北战役已经发展成中日两军之间的决战,这一仗要取胜了,整个华中的问题便解决了,收复武汉便不再话下。 “五战区司令官庄继华将军报告,已经歼灭了三十九师团和五十八师团,击毙日军师团长下野一霍和澄田徕四郎中将,目前已经包围日军主力第六师团、十三师团、十七师团,整整三个师团。”说这话时,蒋介石整个脸都在放光。 威尔基明显感到蒋介石的乐观,可昨天与史迪威的交谈,让他还是有些疑虑,史迪威承认鄂北地区,中国军队正在取得一场大捷,但他断然否决,认为中国将领的进取心决定了,即便获得这样一场大捷,中国将领也不会反攻,恐怕连武汉都不会去占领,即便那里只有几千日军士兵。 “那接下来,贵国军队将采取何种策略呢?”威尔基问。 “当然是攻占武汉,”蒋介石说到这里,他停顿下:“以前我军也曾经击败日军,但困扰我们的始终是后勤,西南开发持续了十年,也仅仅勉强满足一半部队的需要,威尔基先生,按照我们与贵国的协议,每月运进中国的物资要达到十万吨,可现在仅仅只有两万多吨,这是远远不够的。” “威尔基先生,”宋美龄嫣然一笑,接过话题,威尔基忍不住心中一颤:“我们目前的物资只能满足一个战场需要,用在湖北便不能用在缅甸,就说汽油吧,鄂北战役需要空军支持,于是陈纳德将军那里便不能满足。” 威尔基稍微一愣,昨天史迪威拉上陈纳德,作为他的证人,陈纳德最近也很郁闷,他的中美航空队严重缺少油料,现在仅能维持扑通巡逻飞行,而且,中国方面还在设法将航空队划入远征军序列,让他再无法象以前那样可以自行决定战略战术。 蒋介石显然认为威尔基受到了史迪威的影响,虽然没有直接指责史迪威,话里的暗示却比较明显。 “高斯大使和史迪威将军都认为,目前的问题是运输,西藏公路运量有限,印滇公路还在修建,一旦建成,运输量就能翻倍。”威尔基斟酌着解释到。 “威尔基先生,”蒋介石毫不客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