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3/4页)
心中暗骂老狐狸,滴水不漏,她作了个可爱的笑容:“将军,我听说您去了重庆,您在重庆有哪些发现呢?” 说起重庆,史迪威有些兴奋:“我认为,重庆是中国最有组织的城市,与其他地方的古老相比,重庆完全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是中国除上海之外最有接近现代的城市,他的组织很有创造性。另外他的工业能力是中国最强的,可以这样说,没到过重庆,不能评判中国的工业能力。” “可很多人认为,重庆的管理过严,违背了民主精神。”这一刻梅悠兰完全是个记者,重庆管理过严是很多国民政府官员和记者的感觉,在重庆,有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有严格的迁移管理办法,没有临时户口,根本找不到工作,可一旦办了临时户口,要迁移就变得比较困难,首先要取消临时户口,然后开具迁移证,然后才能办新户口。 让新闻记者最大的抱怨是,重庆的新闻管理,要比南京还严格,整个重庆,甚至四川都没有私人报社,所有报社都属于国家,每一篇新闻都要接受检查,内容不合格的一律封杀,严重的吊销从业资格证,从此不能在重庆和四川从事新闻工作;还有外地报纸不能进入重庆,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在记者们惊讶重庆的工业和生活之后,立刻感到他的严厉。 “这,我不好评论,您应该去问问这项制度的创造者,庄继华将军。”史迪威又玩了句外交辞令。 “呵呵,”梅悠兰嘻嘻一笑然后调侃说:“将军,您与传说中的情况不一样啊。” “哦,传说,什么传说?”史迪威纳闷的问。 “传说中,您是一位非常直率的将军,可我发现,您的性格更像一位外交官。” “哈哈。”史迪威哈哈大笑,站起来说:“那是在部队中,现在面对一位漂亮的女士,我不能太直率。” 梅悠兰有些苦恼,这个史迪威,真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这时泰晤士报的记者罗根过来了。 “哈罗,史迪威将军,感觉怎样?梅小姐可是出名的难缠。” “哦,我们谈得很愉快。”史迪威斗败了梅悠兰,心中十分得意,脸上满是笑容。 “徐州附近的战争恐怕就要开始,军队在频繁的调动,就是不知道日军在那里发起进攻。”罗根叹口气。 “那还用说,要是我的话,就从南北两个方向,沿津浦路发起进攻。北面攻济南,南面攻宿县。”史迪威一下就上当了。 “我有些奇怪,日军为何等了这么久才发起进攻?整整三个月。就算休整,也太久了。”罗根疑惑的问:“要知道如果他们早两个月发起进攻,中国军队的准备肯定没这么充分。”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有两个原因,日军在南京作战中损失很大,虽然他们没承认,但却是事实,他们急需休整;其次,日本方面一直存在扩大与不扩大的争论,不扩大派反对扩大战争,本来扩大派已经占了上风,所以他们进攻了南京,可在南京城下的巨大损失,让不扩大派重新振作起来,近卫首相发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和谈对手的讲话后,不扩大派非常愤怒,他们反对这个讲话,便有意挑起政争,而扩大派最大支持力量,中国派遣军的军官却因为南京的惨重损失,他们的话语力量变弱,近卫首相好不容易才压制住反对派,继续扩大战争。”史迪威的消息来自美国驻日大使馆的分析报告,美国国务院将这个报告通报给驻中国大使馆。 罗根摇摇头:“看来日本感到战争恐怕很难顺着他们的想法走下去了,他们现在恐怕希望结束战争了。” “如果这个时候结束战争,日本将获得最大利益。”史迪威平静的说。 “中国会同意和谈吗?”梅悠兰问。 “我没看到中国有这方面的意向,蒋先生现在依然坚持他的条件,按照这个条件,日本将一无所得,这接近一年的战争等于白打了。”史迪威无所谓的耸耸肩。 “可惜,这本来还是个机会,中国方面要是同意和谈,他们收回南京和华北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他们在南京展示了力量。”罗根接着说。 “是的,南京之战,按照庄继华将军所说,那是日军轻敌了,这场津浦路战役才是他们的真正考验。”史迪威也很惋惜,在他看来,中国方面在南京取得了胜利,不过这个胜利很勉强,毕竟他们丢了首都。在史迪威看来,什么歼灭日军有生力量,那不过中国方面用来掩饰丧失国土的借口。 “我认识一个战区司令部的参谋,据他说,日军在南京镇江芜湖集结了四个师团,另外北线也集结了大约四个半师团的部队,这已经有二十多万人了,这已经超过了南京之战时日军总兵力。”罗根显然不看好津浦路战役的前景。 “这次战役是个关键,”史迪威说:“如果日军能顺利功课津浦路,那么中国刚鼓起的一点信心就会荡然无存,日本又会继续抬高和谈条件。” “您是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